丁汝昌

1881年,清政府在英国购了一块地,面积16.7平,上面立了5块墓碑

1880年12月二十三日,朔风卷过朦胧的泰晤士河口,几条中式小辫在甲板上随风飘动。两百余名北洋水师官兵跟随丁汝昌登上英国岸区,一面打量陌生的砖瓦街巷,一面焦急等待那几艘早已付清银两的军舰。谁都没想到,这趟取船之旅,会有五个人把命永远留在这片异国泥土里。

英国 清政府 北洋水师 丁汝昌 石面 2025-11-18 15:08  2

太平军降将:前半生拼命反清,后半生拼命救清,最后死在抗日上

14岁在豆腐店推磨的丁汝昌,做梦也想不到那把刻着“替天行道”的佩刀,会在50年后被当成“通敌”证据,压垮他最后的生路。 2021年安徽博物院把刀摆进展柜时,标签只有一句“太平军遗物”。真正炸裂的信息埋在刀鞘内侧:一行小字“庐江捻子丁酉”。这是帮他把豆腐店改成地

后半生 速射炮 太平军 丁汝昌 太平军降将 2025-11-18 04:30  2

一次“胜利”埋下祸根:长崎事件,点燃了日本复仇的野心!

前言: 1886年,北洋水师主力战舰定远、镇远、济远、威远在提督丁汝昌率领下远航访问日本长崎,本是展示军威、进行外交的一次例行航行。然而,水兵与当地警察、民众发生的意外冲突,却迅速演变为一场震惊中外的外交风波与流血事件——即“长崎事件”。这一突发事件,如同一面

日本 丁汝昌 刘步蟾 林泰曾 方伯谦 2025-09-28 05:49  5

尹训银:丁姓赋

释文:本诗以丁姓源流为主线,融合多个历史典故。“刻木事亲”指汉丁兰刻母奉孝,“化鹤归里”用丁令威成仙典故,“梦松”典出丁固梦松官至三公,“聚雀”喻丁姓家族兴旺。“东汉青铜”指现存最早的丁姓文物汉代铜洗,“南塘铁甲”赞明代抗倭名将丁汝昌。尾联以星河喻丁姓子孙繁衍

丁汝昌 南塘 奉孝 鹤归 丁令威 2025-09-13 20:49  3